序号 |
成果名称 |
成果形式 |
发表刊物 |
发表时间 |
作者 |
1 |
中国节日志——土族青苗会 |
专著 |
光明日报出版社 |
2016年7月 |
胡芳 赵宗福 鄂崇荣 |
2 |
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读本 |
丛书 |
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201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委托编写 |
2016年9月 |
孙发平 苏海红 冀康平 杜青华 张继宗等 |
3 |
青海建设园林生态文明先进区读本 |
丛书 |
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201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委托编写 |
2016年9月 |
苏海红 毛江晖 李婧梅 甘晓莹 |
4 |
青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读本 |
丛书 |
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201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委托编写 |
2016年9月 |
赵宗福 鄂崇荣 解占录 李卫青 毕艳君等 |
5 |
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|
论文 |
《西北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3月 |
拉毛措 杜青华 |
6 |
青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|
论文 |
《西北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3月 |
马进虎 |
7 |
2015年青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 |
论文 |
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月 |
孙发平 |
8 |
2015-2016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 |
拉毛措 |
9 |
2016-2017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苏海红 |
10 |
2016-2017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与预测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陈玮 |
11 |
新常态背景下优化青海投资结构的思路与建设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马生林 |
12 |
社会管理视域下青海藏区依法治理的举措及建议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肖莉 |
13 |
新常态下发展青海县域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毕艳君 |
14 |
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苏海红 |
15 |
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法律制度体系路径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苏海红 |
16 |
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回顾及对策建议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孙发平 |
17 |
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青海企业“走出去”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杨军(经) |
18 |
青海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调研报告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陈玮 |
19 |
青海省推行藏传佛教寺院“三种管理模式”成效及经验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陈玮 |
20 |
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的主要成效及经验启示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陈玮 |
21 |
海西州率先在全省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成效经验 |
论文 |
《青海蓝皮书》刊发社科文献出版社 |
2016年12月 |
苏海红 |
22 |
中国三江源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路径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1期 |
苏海红 |
23 |
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海生态建设实践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5期 |
苏海红 |
24 |
“十三五”期基于精准脱贫视角的青南藏区产业脱贫路径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3016年第3期 |
苏海红 |
25 |
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思路与建设路径的探索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4期 |
李婧梅 |
26 |
藏民族信教群众的身份建构及其表现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2期 |
谢热 罡拉卓玛 |
27 |
苯教理论体系下的藏族早期丧葬习俗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6期 |
罡拉卓玛 |
28 |
色科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1期 |
陈玮 |
29 |
青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效与对策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1期 |
孙发平 |
30 |
青海回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特殊性问题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4期 |
张立群 |
31 |
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“一带一路”专题研究概述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4期 |
张前 |
32 |
青海三江源地区牧民家庭贫困问题研究——以达日县典型牧户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5期 |
旦正加 |
33 |
河湟流域基督教传播与民间信仰的互助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4期 |
鄂崇荣 |
34 |
青海人口较少民族当代诗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重构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3期 |
毕艳君 |
35 |
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土司家族构建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3期 |
张生寅 |
36 |
多维度应对青海农村老龄化问题 |
论文 |
《青海社会科学》 |
2016年第3期 |
马文慧 |
37 |
藏羌彝走廊视野下青海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 |
2016年第1期 |
陈玮 |
38 |
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引导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 |
2016年第3期 |
张立群 |
39 |
主导与参与:青海花儿保护路径探析 |
论文 |
《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》 |
2016年第6期 |
李卫青 |
40 |
土族人口受教育现状分析 |
论文 |
《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》 |
2016年第1期 |
胡芳 |
41 |
发挥党员在意识形态先锋模范作用 |
论文 |
《攀登》 |
2016年第6期 |
张立群 |
42 |
习近平学习思想研究 |
论文 |
《攀登》 |
2016年第1期 |
崔耀鹏 |
43 |
青海蒙古语地名文化学解读 |
论文 |
《呼伦贝尔学院学报》 |
2016年第1期 |
吉乎林 |
44 |
浅谈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 |
论文 |
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》 |
2016年第2期 |
于晓陆 |
45 |
青海佛教文化与多民族民间信仰间的互动和共融 |
论文 |
《青藏高原论坛》 |
2016年第3期 |
鄂崇荣 |
46 |
百年藏传佛教研究 |
论文 |
《青藏高原论坛》 |
2016年第3期 |
参看加 |
47 |
高原大地上诗歌的芳香长久弥漫——多样身份下的青海青年诗人论 |
论文 |
《青海湖》 |
2016年第8期 |
毕艳君 |
48 |
青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|
论文 |
《柴达木开发研究》 |
2016年6月18日版 |
顾延生 |
49 |
青藏地区民间传说的文化史价值 |
论文 |
《历史与现实的青藏》论文集 |
2016年 |
胡芳 |
50 |
区域社会脉络中土司祖先记忆的变迁——以西宁卫李土司家族为个案 |
论文 |
《长城内外——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、族群与区域开发》论文集 |
2016年10月 |
张生寅 |
51 |
吐蕃王朝佛教寺院管理初探 |
论文 |
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》 |
2016年第2期 |
张生寅 |
52 |
青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|
论文 |
《柴达木开发研究》 |
2016年第2期 |
顾延生 |
53 |
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思考 |
论文 |
《柴达木开发研究》 |
2016年第3期 |
顾延生 |
54 |
唱响“一带一路”,打造西部高原明珠 |
论文 |
《柴达木开发研究》 |
2016年第5期 |
顾延生 |
55 |
为青海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|
论文 |
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刊发(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) |
2016年4月26日 |
陈玮 |
56 |
河湟各民族家训家风:忠孝仁善,爱国团结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专版 |
2016年10月17日 |
杨军(经) |
57 |
藏族的家风建设:因果业报,孝悌和睦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专版 |
2016年12月2日 |
罡拉卓玛 |
58 |
青海“十二五”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理论版 |
2016年1月4日 |
孙发平 |
59 |
青海“十二五”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启示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理论版 |
2016年1月11日 |
孙发平 |
60 |
以制度创新助推社科研究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理论版 |
2016年6月6日 |
陈玮 |
61 |
书写平凡之美 共筑精神家园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 |
2016年2月26日 |
毕艳君 |
62 |
心灵守望中的诗意绽放——青海少数民族青年诗人印象 |
论文 |
《青海日报》 |
2016年 1月22日 |
毕艳君 |
63 |
着力加强欠发达地区社会科学院所得智库建设 |
论文 |
《青海学习报》 |
2016年5月20日 |
陈玮 |
64 |
“一三一”总体要求:实现青海“十三五”宏伟蓝图的战略指针 |
论文 |
《青海学习报》 |
2016年3月5日 |
孙发平 |
65 |
对马步芳公馆有关舆情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|
舆情信息 |
中宣部舆情信息局评为三类稿件 |
2016年6月 |
孙发平 |
66 |
青海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标本兼治 |
研究报告 |
省纪委领导委托撰写报告 |
2015年12月 |
|
67 |
关于如何抓好“坚定理想信念”这一党内政治生活首要任务的思考 |
调研报告 |
省委办公厅下达任务 |
2016年10月 |
|
68 |
借鉴历史经验推进平安青海建设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9期 |
沈玉萍 |
69 |
社会流动下的婚姻家庭变化——以青海湟中县大磨石沟村为例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0期 |
拉毛措 马文慧 肖莉 文斌兴 |
70 |
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经师的产生、作用和管理问题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1期 |
参看加 扎巴 |
71 |
青海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调研报告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2期 |
陈玮 鄂崇荣 马明忠 参看加 韩德福 |
72 |
新常态背景下?青海投资结构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3期 |
马生林 |
73 |
5年来中央对口援青工作成效、问题及政策建议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4期 |
孙发平 崔耀鹏 |
74 |
新常态视角下推动青海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5期 |
甘晓莹 |
75 |
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生态减贫研究——以乐都李家乡为例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6期 |
郭婧 李晓燕 |
76 |
现阶段青海藏传佛教“游僧”治理问题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7期 |
罡拉卓玛 |
77 |
海西州旅游业与其他融合发展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8期 |
杨军 |
78 |
青海省民间信仰现状及管理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19期 |
李卫青 |
79 |
新形势下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20期 |
朱奕谨 |
80 |
青海多民族地区县城治理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21期 |
高永宏 |
8182 |
新形势下藏传佛教现代高僧培养问题的解决之道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22期 |
参看加 |
83 |
公众参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研究报告 |
2016年第22期 |
毛江晖 张明霞 |
84 |
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变迁概况及重要地位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1期 |
崔永红 |
85 |
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年度报告2015年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2期 |
孙发平 戴鹏 杨军 |
86 |
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|
综述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3期 |
杨军 |
87 |
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“一带一路”专题研讨概述 |
综述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6期 |
张前 |
88 |
丝绸之路青海道与中西方贸易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7期 |
杨军 |
89 |
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发展青海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研究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8期 |
于晓璐 韩德福 |
90 |
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青海企业“走出去”研究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9期 |
杨军 |
91 |
丝绸之路青海道多民族文化交流与多元格局研究 |
研究报告 |
丝绸建设智库要报 |
2016年第11期 |
鄂崇荣 吉乎林 |
92 |
青海百年生态变迁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生态环境研究要报 |
2016年第1期 |
马生林 刘景华 |
93 |
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法律问题研究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生态环境研究要报 |
2016年第2期 |
苏海红 娄海玲 |
94 |
关于加快青海道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 |
研究报告 |
青海生态环境研究要报 |
2016年第3期 |
徐潇潇 苏海红 |